四十五年前的宝岛台湾,一位叫陈喆的落榜少女(金庸的堂妹为她的舅母),发表了首部短篇小说集《窗外》,不想该部有些自传性质的言情书,问世后轰动华语文坛。之后,陈小姐化名为“琼瑶”,创作颇丰,连写数十年,且小说往往皆被改成电影或电视剧,在全球外拥有大量读者,深受广大读者欢迎。本文所谈的《窗外》电影版诞生于1973年,笔者08年也是苦找一番,才寻得该片,好是费周折。若细细品味,发觉《窗外》不仅演员阵容强大,捧红了一代巨星林青霞,故事亦情节跌宕,悲喜交加,扣人心弦,主旨又浓缩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抗与控诉,极具代表性,可赞为经典杰作。
谈及剧情中的两位主人翁:江雁容与康南,前者乃学生,却并未得到家庭温暖,常望着窗外遐想,后者则是老师,终日沉浮在思念大陆的乡愁。当康老师为少女周记中烦恼写了重要恢复,这场注定被世俗否定的爱恋,悄然诞生。影片在故事上,完全忠实于原著,叙述即便在今日看来亦算流畅。17岁便首担女一号的林青霞,素颜短发学生装,清丽可人,举手投足间反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演技,她忧郁而懵懂的神情,敢爱敢恨的个性,也演活了那个悲剧女性。
著名老演员胡奇,扮演的康南老师,书卷气十足,始终内心为这段恋情困惑,他甚至因为两人年龄差距,不敢接受对方。兴许女主角江雁容,更为主动,但受尽流言蜚语的骚扰,苦不堪言。两人决心悬崖勒马,但又难舍难分,结果无奈是男方被校园解聘,江小姐则大学落榜,留下绝笔书后服毒自杀,险点送掉性命。后来女主角之母,万般加以阻挠,抢拆鸳鸯,导致二人最终天各一方....
值得一提在江雁容的丈夫李立维的扮演者著名者小生秦汉,此回演出人物拿捏准确,形象也较有说服力。剧中讽刺的是这位由父母挑选的成龙快婿,对待夫人竟百般凌辱,直接令女主角陷入尴尬绝境,婚姻生活不曾幸福。相信当年该片曾遭琼瑶母亲反对,并未在台湾播出,正有此因。
宋存寿、郁正春两位导演在驾御本片时,不可避免受70年代的技术限制,镜头调度显普通,摄影中规中矩,幽婉配乐到融好情景。《窗外》在处理细节,也略显简单,尤以康南看手相那段戏,暧昧缠绵的眼神与语气,确有突兀。孙越扮演的罗亚文校长,在某种程度更像是救世主在刻意说教,他对江雁容说的那句“我也爱他!”,颇有点啼笑皆非。当然影片纯照商业片运作,细节虽有匠气,整体还符合了原著精髓。
四十五年后,当中国爱情小说历史上记住了琼瑶,这位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女已过七旬,她却早随最后一部《环珠格格》渐渐退出。不可否定琼瑶在日后众多商业作品中,拼凑三角恋,刻意造肉麻,极尽敷衍庸俗,但后人再怎么评判其功过是非,也无法绕过《窗外》的核心。该作品虽应了“一个作家一生只在写一个故事”的老话,事实上琼瑶惟独此书写的是自己。书中那对痴男怨女,确有现实原型,作者写自己经历过的悲哀,字里行间透出的挚情,岂能不真?
有趣的是林青霞与秦汉因本片结缘,可惜二人也像书中,现实中未白头偕老,便匆忙分手,各组家庭,似乎《窗外》冥冥中注定着他们的恋情宿命!许多年后,当林青霞再次购买《窗外》版权,苦寻记忆深处的留念,我们也可发觉时代虽变了,但在琼瑶所描写的爱情悲剧,依旧永远在延续。琼瑶作品中,没有爱情的女性便会枯萎凋零,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。正如本片结尾,江雁容去南部乡村学校,幻想找回与康南那段刻骨铭心的旧情,却仅能面对事实,暗中瞧着对方苍老与颓废,潸然落泪。女学子多年前的时窗外的梦想,彻底破灭!
大家不妨再联想起昔日那位叫陈喆的少女,她的挚情为何会被抹杀?社会的世俗偏见《中国家庭中的包办婚姻强制管理?生活的无奈驱使?种种缘由,耐人寻味!
笔者是男生,性别缘故,早前曾对言情小说极端排斥,但《窗外》改变了咱对爱情小说坏印象,至此对琼瑶作品另眼相待,好生佩服!
林青霞和秦汉的首次银幕情侣合作,二人之后连合作数年,当过情侣,当最终今生无缘,似乎《窗外》结局也冥冥中注定着他们的爱情宿命
评论